新聞背景:牛股配資下載
近日,有網友反映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某農貿市場買魚時,一商戶存在“缺斤少兩”的情況,網友找到商家討說法,商家承認秤是“九兩秤”。網友帶著商家向市場舉報維權時,錄制視頻的手機被市場方管理人員搶摔。5月19日,江寧區聯合調查組發布情況通報稱已對涉事農貿市場主辦方和涉事商戶立案調查,市場方對涉事商戶予以清退。
“鬼秤”不除,何來交易公平
連日來,農貿市場“鬼秤”頻現。前有連云港海鮮市場500克砝碼上秤630克,后有南京魚鋪缺斤短兩。“鬼秤”之“鬼”,在于“表里不一”。此類秤機關重重,上秤重量與實際重量嚴重不符,有的可以由商家隨意確定重量,還可設定密碼一鍵切換為正常模式,逃脫檢查。在商家說了算的“鬼秤”面前,市場失去了交易的基本誠信與公平,消費者只能被動“挨宰”。
菜籃子作為民生關切,一角一分都馬虎不得。然而,總有一些不法之徒心術不正,靠注水、“鬼秤”這類黑伎倆做虧心生意、賺昧心錢,即便短時間內賺到不義之財,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缺失的斤兩最終也會砸向自己。職能部門對事件的快速反應值得贊許,而網民期待的不只是一個“快”字,還有一個“重”字。
消除“鬼秤”,不能靠一刪了之
“鬼秤”這種破壞交易公平的行為明顯有違誠信,消費者發現缺斤短兩要求維權合理合法,用手機記錄、監督更是權利自由。然而更“鬼”的是,消費者在尋求市場管理方幫助維權時,得到的不是公平正義,卻是手機被搶奪刪證據、自己被驅趕。如此公開包庇、阻礙社會監督,讓消費者吃“啞巴虧”的做法,不僅沒能解決爭議,反而在更大程度上給市場“抹黑”。
負有管理之責的市場工作人員,不僅不拆穿“鬼秤”鬼把戲,反而調轉“槍口”,朝舉報者“開槍”,這不能不讓人擔憂和懷疑:兩者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并形成了畸形的利益共同體?要求舉報者刪除視頻,還有一個可能是,擔心此事引發輿情,給市場帶來不利影響。遇事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寄希望于一刪了之,既是徒勞,也暴露出管理思路出現了問題,這更讓人擔心。
人心如秤,公道自在
互聯網時代,少數人的負面行為很容易讓一座城市“受累”。更要看問題發生后,涉事地區能否拿出誠意和具體方案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從淄博嚴懲缺斤少兩引發全民“進淄趕烤”,到哈爾濱妥善處置“退票”事件迎來“火爆出圈”,不斷印證著一個道理——“人心如秤,公道自在”,只要處置得當,也能化危為機。
好的市場環境需要的是對規則制度的嚴格遵守,這不僅要求商家誠信自覺,更需要管理者依法依規、公平公正。有關職能部門也應監督在前,不能總等曝光后被動式處理,要加大監督巡查力度,對“鬼秤”屢現的市場一查到底,并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快問題線索的處置效率,及時給消費者一個交代。
(以上綜合新華每日電訊、檢察日報、人民網)
V視角:
@不眷:被查處的店家應該對此前消費的顧客“退一賠三”。
@AJCLUB:該好好整治了!誠實經商不好嗎?

@花少謙:支持嚴查,還消費者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良宇XL:一次罰到破產,就老實了。
@Fufufuhuh:大家一起來揭發不良商家。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農貿市場里“鬼秤”并不罕見,可怕的是,一些市場里不良商販玩“鬼秤”而不受制約。公平與誠信是良好市場秩序的基石。“鬼秤”看起來事小,卻實實在在侵犯了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牛股配資下載,破壞了市場秩序,更影響了城市形象。對“鬼秤”亂象及其背后的利益糾葛,我們必須保持零容忍并重拳打擊,同時還要積極推進農貿市場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以公開促公平,用透明換口碑,讓這里的煙火氣真正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