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移山價”、奧萊店之后,如今盒馬又推出了iPhone15“18分鐘達”的活動。
9月13日,盒馬宣布將于9月22日同步開售iPhone15系列。據了解,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內的全國20多個城市的盒馬鮮生門店、9家盒馬X會員店都將同步上線iPhone15系列,盒馬云超也將在全國同步開售新機。
此次盒馬將為iPhone15系列提供“18分鐘達”的配送服務。盒馬3C家電負責人表示,盒馬將用“X18酒窖”的專屬貴品配送服務對iPhone15系列進行配送,消費者在盒馬App下單成功后,18分鐘即可收到新機。
上市前狂飆:開店,下沉
自從今年傳出上市的消息之后,盒馬便一刻不停地加速著自身的擴張。
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1+6+N”改革,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云智能集團將從阿里完全分拆獨立走向上市,菜鳥、盒馬啟動上市計劃,5月發布的2023財年報里,阿里透露董事會已經批準盒馬啟動上市流程,預計于未來6-12個月內完成。
消息傳出后,2023年以來,盒馬格外努力地朝上市奔跑。在過去,盒馬用虧損換規模,加速擴張的過程中,也讓盒馬連虧7年。直到2022年,盒馬鮮生主力業態才實現全面盈利。如今即將走向上市舞臺,盒馬也清楚地知道,需要改變自身的打法。
過去幾年,盒馬可以說是探索了新零售的各種業務模式,自2019年起,盒馬先后嘗試了盒馬鮮生、盒馬X會員店、盒馬鄰里、前置倉模式盒馬小站,靠近社區的盒馬菜市、盒小馬,選址在近郊的盒馬MINI,以及主打下沉市場的盒馬生鮮奧萊店,購物廣場模式的盒馬里等10余種業態。
不過,這其中許多業態并未能持續下去。盒馬鄰里曾經3個月開出400家店,卻在2022年一退再退,至10月覆蓋范圍僅余上海一城。之后盒馬推出奧萊的折扣店模式,迅速在上海規模化復制。
最終,盒馬在2022年推出“向上走、向下走、向外走”的最新規劃,盒馬奧萊和盒馬鄰里主要承擔“向下走”的任務,旨在通過供應鏈重構,把商品價格打到大賣場的一半;而“向上走”主要由盒馬鮮生+盒馬云超、盒馬X會員店實現,主要是以品質升級、差異化為導向,基于消費者洞察將所有商品重做一遍。
經歷了兜兜轉轉,盒馬決定重點瞄準下沉市場,盒馬CEO侯毅曾在朋友圈表示,“向上走,模式已經成熟,可以由其他同學來領軍;向下走,是未來十年的超級藍海市場,也是寄托著盒馬服務中國10億消費者的使命?!?/p>
近年來,社區團購模式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3年社區團購交易規模預計達3228億元,同比增長53.71%。
盒馬目前正在加速開店進程中,僅9月就計劃開出30家新店,包括16家盒馬鮮生門店、3家盒馬mini門店、9家盒馬奧萊門店,1家盒馬黑標店Premier,1家杭州亞運會媒體中心體驗店。截至2023年6月,盒馬于全國開設超過300家盒馬鮮生門店,68家盒馬奧萊店,及9家盒馬X會員店。
今年3月底,盒馬宣布擴大門店服務范圍,將配送服務范圍從門店3公里拓展到5公里。此外,盒馬App配送時間也進一步延長,并擴大客群范圍,增加自身門店的價格優勢。
隨著和蘋果公司的合作,盒馬還新創立了科技公司。天眼查顯示,近日,上海長寧盒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葛冬生,注冊資本55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含食品銷售、酒類經營、餐飲服務、日用百貨銷售、健身休閑活動、外賣遞送服務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盒馬(中國)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生鮮電商“洗牌”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聯合數字零售臺近期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3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可達6427.6億元,同比增長14.74%。
報告內將生鮮電商定義為零售電商賽道下的一大分支,其以蔬菜、水果、肉禽蛋類等生鮮品作為核心商品,利用互聯網將生鮮品或是通過電商倉庫等傳統快遞方式配送,或是通過到店、到家、社區團購、周期購等模式送達消費者手中。目前生鮮電商模式包括O2O模式、前置倉模式、到店+到家模式、社區團購模式、周期購模式等。
雖然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巨大,但經歷了多年發展,如今的生鮮電商市場早已度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開始進入了洗牌期。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生鮮電商交易增速分別為68.63%、53.47%、39%、31%、42.54%、27.92%和20.25%。逐漸下降收縮。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2年生鮮電商投融資數量創下新低,投融資數量幾乎回到2013年數量水平。另外,截至2023年3月,中國生鮮電商產業僅發生1例投融資事件,投融資金額僅0.3億元。
近年來,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均在收縮戰線,壓縮成本,尋求融資。2022年以來,叮咚買菜已陸續撤出廈門、天津、廣東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廊坊等多個城市。近期又撤出川渝市場,重慶和成都站點已關停,至此叮咚買菜的城市駐點還剩25個。近期,阿里也被傳出退股菜劃算,生鮮電商版圖繼續收窄。如何破局已經成為零售行業的新難題。
越來越多的生鮮零售品牌選擇以自營品牌創造新的增長點。大部分知名零售品牌都有自己的自營品牌。山姆有“Member’sMark”,開市客有“Kirkland”,盒馬有“盒馬日日鮮”“盒馬工坊”等等,大潤發有“RT-Mart”“好麥”等等。自有品牌的建設,已經成為零售企業在當前經濟背景下生存發展的“破局”之舉。
據了解,盒馬發力自營商品,2019年盒馬自有品牌SKU數目僅為1000個,次年漲了6倍,占比達到20%。根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盒馬自有品牌占比已達35%。

阿里財報顯示,2023財年,阿里中國零售商業的直營及其他收入為2749.54億元,同比增長6%,主要由盒馬和阿里健康的直營業務收入貢獻。此外,中國商業分部經調整EBITA為1848.62億元,同比增長1%,主要由于淘特、盒馬和淘菜菜虧損收窄。
面對生鮮電商日益“內卷”的態勢在線操盤配資,盒馬作為新零售業態的主要企業,正在努力突破發展的天花板。

